新闻动态
拥抱政策,抓牢十万亿赛道新机遇! 优势互补,携手共创氢能宏图大业!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3-05-09 | 413 次浏览 | 分享到:
氢能,被誉为终极清洁能源。具备高效无污染、储量丰富、储运灵活、应用市场广阔等优点。其热值约为140MJ/KG,超过煤炭、汽油等传统燃料的3倍。燃烧产物是水,不排放二氧化碳。氢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大约占据宇宙质量的75%,地球丰富的水资源中蕴含着大量可供开发的氢能,锂镍等矿物资源不可同日而语。氢有气态、液态、固态的形式,下游应用涵盖了汽车、工业、航空、电力、交通、建筑等行业。

拥抱政策抓牢十万亿赛道新机遇

优势互补携手共创氢能宏图大业

 

氢能,被誉为终极清洁能源。具备高效无污染、储量丰富、储运灵活、应用市场广阔等优点。其热值约为140MJ/KG,超过煤炭、汽油等传统燃料的3倍。燃烧产物是水,不排放二氧化碳。氢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大约占据宇宙质量的75%,地球丰富的水资源中蕴含着大量可供开发的氢能,锂镍等矿物资源不可同日而语。氢有气态、液态、固态的形式,下游应用涵盖了汽车、工业、航空、电力、交通、建筑等行业。

因此,氢能源,是国际公认的清洁能源,尤其是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绿氢,被视为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路径。氢能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已成全球重要经济体碳中和布局核心要素

全球掀起氢源大浪潮,中国从中央到地方政策不断叠加

氢能经济的快速增长,正在重塑国际贸易市场和各国的能源关系。随着新的氢气出口国、进口国的确立,各国能源实力将重新洗牌,进而引发新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而给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带来颠覆性影响。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日前发布报告称,随着传统化石燃料贸易日渐衰落,氢能将重塑全球能源格局,改变世界能源贸易的地理格局。

在双碳目标、能源安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拉动下,世界各国对氢能技术的重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全球掀起氢能浪潮。

国际氢能委员报告显示,自20222月以来,全球范围内启动了131个大型氢能开发项目。预计到2030年,全球氢能领域投资总额将达到5000亿美元特别是以美国、法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为首尤为激进,近几年各国政府持续出台针对氢能产业政策与扶持计划,进而带动欧洲和亚洲其他各国。世界能源理事会预计,到2050年氢能在全球终端能源消费量中的占比可高达25%

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年制氢产量约 3300万吨,其中,达到工业氢气质量标准的约 1200 万吨。在全球掀起的氢能战略规划中,我国同样给予了相应的政策支持。从中央到地方政策不断叠加,政策框架不断完善,体系渐趋丰富。

我国早在2002年《“十五”国家高科技技术研究发展规划中》提出发展燃料电池汽车,后陆续有政策对行业的研发和技术突破做出规划和支持,从2016年到20223月份,国家层面所发布的跟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有关的政策,大概有40个相关度非常大的顶层文件推动,不断循序渐进地加码,催化氢能市场提速。

20223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研究制定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重磅发布,此次《规划》是国家首次将氢能产业列入国家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并出台单独文件,为我国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路线描绘了宏伟蓝图。

《规划》规划了未来的应用方向,包括交通、储能、分布式能源以及工业领域的减碳四大领域。在交通领域中,重点推进氢燃料电池中重型车辆应用,拓展商用车、探索船舶、航空等领域的应用,与锂电池纯电动汽车的互补发展模式;储能领域中,氢能储能的优势主要在长周期、大规模场景中;分布式能源的应用可以看作是储能领域的拓展,主要是利用氢能在不同能源间灵活转换的特性;氢能在工业领域中的减碳主要是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作为燃料或者化工原料,预计在“碳中和”阶段会得到普遍的推广。

十万亿级赛道,是机遇,也是挑战。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全球氢能观察2022》显示,2021年,全球氢能需求达到9400万吨,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2019年为9100万吨),包含的能量相当于全球最终能源消耗的2.5%。其中,大部分增长来自炼油和工业的传统用途,新应用的需求增长到约4万吨,较2020年增长了60%

2030年,全球氢能需求应达近2亿吨,才有望实现2050年的净零排放目标。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2026-203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5万亿元。2050年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

国内多地积极布局氢能产业,整体呈现集群化发展态势。截止发稿前,全国20多个省份已发布氢能规划和指导意见共计200余份。全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300家,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环渤海三大区域,氢能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态势。

氢能产业格局初见雏形,关键核心技术待突破。中国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备、储运、加氢、燃料电池和系统集成等主要技术和生产工艺,在部分区域实现燃料电池汽车小规模示范应用。在制、储、输、加、用等全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300家,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

 

氢能产业处于一个从01的导入期阶段,技术不成熟、成本高昂。不过,双碳目标、能源安全、经济发展的需求使其未来发展兼具确定性和成长性。现阶段,政府通过补贴、政策有效引导产业发展,地方试点如火如荼,未来的降本路径越发清晰,氢能未来巨大的市场蓝图正徐徐展开,只不过仍旧需要时间等待。由导入期进入成长期的这段时间里,市场格局尚未完全形成,对于任何有计划或正致力于氢能产业的企业而言孕育着巨大的机遇

 

正值中国兔年开春之际,凯盟集团旗下上海凯聪资本朗申科技集团及其旗下中火火新能源上海嘉定召开战略合作投资会议,双方就朗申科技集团未来运营、发展、布局及资本市场的导入与资源赋能,达成默契与共识,凯聪资本首轮伍仟万人民币预计三年内投资三到十个亿给朗申,一直投到朗申IPO,协助朗申科技集团制氢、储氢技术实现商品化和规模化中火火节能智慧厨房设备投入与市场运作、新品研发拓展、夯实营运团队、设备升级迭代、扩大供应链产能、做强做大零售和通路品牌,期盼彼此优势互䃼、盈利双收、产业升级,携手共创佳绩。 


拥有20多年卓越投资经验与金融资源,并擅长操盘大型企业与各类资源整合的凯聪资本黄驿凯董事长兼总裁表示:朗申科技集团唐郅洪董事长是节能减碳发明专家,集团以氢气节能设备生产与销售、分布式制氢设备和固态氢储运设备生产与销售为主营业务,目前,氢能经济产业链,制氢、储运、用氢各链条中,每一个链条领域都具有巨大广阔的市场前景。朗申科技集团在制氢储氢领域具有技术壁垒,且拥有多年氢能相应设备生产技术、设备与团队,以及专业厚実的产品研发能力,正符合凯聪资本大力投资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聚焦领域与方向,希冀透过资本的投入,以及国际化产业资源导入可使朗申科技集团及中火火新能源进行产业升级,发展更快更大,顺应氢能浪潮,抓牢十万亿赛道机遇,共创氢能宏图大业

黄董在会议上还从金融角度解读了202232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

《规划》其实也提出了发挥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作用,支持氢能相关产业发展的要求。加强金融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性原则支持氢能产业发展,运用科技化手段为优质企业提供精准化、差异化金融服务;鼓励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按照市场化原则支持氢能创新型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符合条件的氢能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等注册上市融资。黄总意味深长的强调21日中国证监会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涉及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等主要制度规则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经过四年的试点后,股票发行注册制将正式在全市场推开,将开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新局面,为资本市场服务高质量发展打开更广阔的空间,希望几年后,在科创板或创业板能看到我们朗申科技。

 

上海市宝山区新青年代表、节能减碳发明专家、拥有30多项氢能产业相关技术知识产权朗申科技集团唐郅洪董事长表示

十年磨一剑,我们朗申科技对氢能相关专利技术的研发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十年之久的时间,终有收获,也正好能赶上这波氢能大浪潮。经过十年技术研发和积累,我们开始了年轻的中火火新能源、灼阳节能品牌的小试牛刀,但业务和市场确实起步比较晚,资金和市场是我们现阶段的主要短板,我们无法开展分布式制氢和固态储氢强势项目和业务,但氢能行业发展迅速,国家配套政策接踵而至,千载机遇已然来临,我们迫切需要凯聪资本这样有资本实力和丰富资源的合作伙伴,一切都来的刚刚好,我们一拍即合,优势互补,我相信我们的牵手合作,必能抓牢这次大机遇,也一定能迎接更大的市场挑战,共图氢能伟业。

唐董还跟与会嘉宾简单分享了制氢和储氢的相关知识:

制氢方法有很多种,如化石能源制氢、工业辅气制氢、水电解制氢、热化学制氢、光解水制氢、生物质制氢等,化石能源制氢和工业辅气制氢还有细分就不展开深入探讨,水电解制氢将成终极有效供氢主体,原因是绿色环保,氢气纯度高、杂质含量少,我国张家口氢能利用项目就是全球目前最大的电解水制氢项目之一。但缺点也很明显,消耗大量电能,转化效率低,成本高,很难大型生产,这正是全行业需紧急突破的关键技术,我们朗申科技有机会。在氢能利用途径中,制氢是前提,按照碳排放量的不同来分类,氢能制备可分为灰氢(多碳)、蓝氢(少碳)和绿氢(零碳),灰氢起步,绿氢为终极理想形态。可再生能源通过电解水方式制备的氢气就是绿氢,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是目前规模化制取绿氢的唯一方法,以氢作为储能载体的电解水制氢技术是未来储能产业的重要课题和发展方向。

高效利用氢气的关键在于氢气的储运。在储氢环节,技术主要有固态储氢、高压气态储氢、液态储氢和有机物液体储氢等。目前中国以高压气态储氢和液态储氢为主,有机液体储氢为主要研究方向,固态储氢成为遥遥无期的技术攻关阶段,然我们朗申科技集团已掌握固态储氢核心成熟技术,甚至固态储氢瓶样品已展示在嘉定展厅。

唐董特别强调,氢能产业和经济中涉及到相关前沿技术我们很自信,所以,确实有信心在与凯聪资本合作后,一起能在中国氢能大浪潮中大干一场。

 

拥有20多年农业银行和农商行履历、金融资深老兵朗申科技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曾云速表示:

在中央氢能产业顶层设计下、五大城市群示范效应带动其他城市,政府引导产业规范发展。各地在中央政策明确后,陆续出台相关的氢能发展规划。规划涉及发展方向和重点、推广规模、资金支持等多个方面,目标明确,资金支持具有针对性,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20218月,首批京津冀城市群、上海城市群、广东城市群获批。2022年初,第二批示范城市群——河南城市群、河北城市群获批。第一批入选的上海、京津冀、广东城市群对应规划和补贴细则已经全部出台。第二批入选示范城市群的河北、河南分别于20218月和20229月明确了省级推广规划。在示范城市的带动下,地方政策陆续推出,非示范城市群政策呈井喷之势。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川渝、湖北等主要的非示范城市群都在2022年出台了中长期推广规划。

 

从试验推广到产业化发展阶段,政策密集发布,氢能时代已至,时不我待。

曾总强调,我们朗申科技集团拥抱资本,拥抱好的资本,资本所带来的往往不只是资本,还包括帮助企业发展的智慧和资源,甚至直接协同企业攻坚技术,突破市场;还有,资本就是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在创新发展的争先竞赛里,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时间点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时间就是金钱。

我们坚信凯聪资本就是我们要拥抱的那个资本力量和亲密伙伴,与凯聪资本联手,取长补短,顺势而为,携手开创氢能宏图大业。

 

朗申科技集团母公司上海朗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0119月在上海成立,拥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30多项,属于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专注研发天然气领域的节能设备,分布式制氢机、固态储氢罐等各种节能设备。子公司上海中火火新能源有限公司20223月在上海成立,注册资金1000万,旗下经营品牌有灼阳节能,灼阳厨房、汉琳顿等品牌。另一家子公司江苏洪舒达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8月,注册资金5000万,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拥有生产厂房10000平方和占地100亩的氢能产业园。

集团子公司上海中火火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玉凤表示,灼阳节能是一个特别年轻的新品牌,但灼阳节能智慧厨房项目我们市场运作比较顺利,在短时间内打造了主要接待国家领导人、各国政要的世界级会客厅顶级厨房,与几十家酒店、餐饮连锁店、学校、医院、大型企事业单位取得了节能厨房设备更新换代或升级合作。但中火火新能源业务才刚刚起步,目前还很弱小,即便我们有知识产权,具备自信过硬的专利技术,但依然不足以支撑将专利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的转换。很有幸遇到凯聪资本,朗申科技有知识产权、专利技术,也小有起步,凯聪资本具备雄厚资本实力、丰富的国际化产业资源,双方优势互补,期待我们携手一起打下一片天地。

 

凯聪资本(凯聪资产)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专注股权投资、资产并购、家族信托管理的独立运营公司。创始人黄驿凯先生,投资银行、地产开发从业经历超过二十年,公司初期以地产投资、地产基金起家。2020年凯聪资本共同参与了港龙控股集团的重组并购,在地产与国央企混改等相关业内奠定较好的绩效与口碑。伴随经济的发展与公司的发展目标,凯聪资本过去几年重点关注消费升级、新零售、百年品牌、高端制造、高科技、行业龙头等规模化的企业股权投资与并购,近年重点布局了多个重点项目:纳米科技、新材料、新环保、国央企混改项目等。

凯聪资本副总裁林耕宇表示,在多变的国际局势与疫情反复延宕的冲击影响下,2022年公司团队不断调研国内外市场、各行业周期研究,多项目的复盘与总结,凭借公司专业的投研团队和投资能力,重新梳理团队核心资源与调整战略方向;

林总还强调新时期的凯聪资本,将重点聚焦新零售、消费科技、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大健康等具备高速增长潜力的卓越品牌与供应链,从给钱、给人、给市场、给资源全方位扶持50-100个卓越企业,从种子期一直陪伴到IPO,深度解决企业的痛点难点,深挖国内消费与科技巨大市场,并彻底打通国内到国外的产品流通与市场营销问题,目标打造10家行业卓越品牌上市公司。

在本次凯聪资本与朗申科技集团签约仪式尾声黄驿凯董事长最后总结,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摇篮;保护环境,已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凯聪资本带资金、带资源与有同样情怀追求的朗申科技集团联姻,响应国家号召,拥抱国家政策,通过我们的技术、资金和努力,给咱们祖国环境保护出一份力,更重要的是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正如习近平主席提倡的,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